一 国家级青年人才——王者超
王者超,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获得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博士学位。2018年入选辽宁省首批“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019年获批辽宁省首届优秀青年基金。兼任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设计方法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工程设计方法分会秘书长、《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编委,是中咨公司、中国石油和中国中化等企业能源储备领域咨询专家。
面向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需求,主要从事油气地下储存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参加了黄岛、湛江、泉州等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和沪蓉西高速、青岛地铁、哈尔滨地铁等国家重大工程技术咨询工作,参加了3部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的编写工作,发表SCI/EI收录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2部,编写教材2部,授权发明专利10项,组织国际学术会议2次、全国学术会议2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30余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1)、二等奖1项(排名第5)。
二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孙永升
孙永升,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任辽宁省颗粒学会理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难选矿产资源选冶联合新理论与技术,矿产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服务企业科研项目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制定工信部冶金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1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26篇;出版国家基金资助的专著2部。
三 国家级青年人才——刘文刚
刘文刚,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绿色矿山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任辽宁省化工学会资源化工与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硼镁资源开发与精细化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南大学学报》、《黄金》、《金属矿山》等期刊编委或青年编委。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从事浮选药剂的开发与应用、矿山固废资源化、贫杂难选矿产资源高效提取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热点论文1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科技奖励5项;授权发明专利17项,主编/参编教材5 部。
四 国家级青年人才——刘造保
刘造保,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沈阳市领军人才。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多场耦合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川藏铁路建设工程实施技术咨询专家组成员,多本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及20余本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
主要从事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包括欧盟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川藏铁路深埋隧道可研论证、北山高放废物地下实验室建设、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课题20余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带领团队获“TBM掘进参数数据分享与机器学习”竞赛一等奖,2019年“陈宗基讲座”优秀学者;授权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33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领域三大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和《Geotechnique》上发表论文7篇,论文被引次数呈台阶式逐年递增,SCI数据库h指数13,i-10指数15,得到了包括6位国内外院士在内的来自世界上30多个国家专家学者引用与评价。
五 国家级青年人才——高鹏
高鹏,男,1982年生,山东省梁山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难采选铁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金属矿山》期刊等青年编委及编委。
主要从事国家战略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需求开展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在难选多金属铁矿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含铁固废资源化及碎磨新方法等学科前沿及工程领域取得多项科研成果。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企业重大开发项目等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国际及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以及团队骨干实施科技成果转化6000余万元,在海内外建成多项难选铁矿资源氢基矿相转化示范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以及辽宁省青年科技奖。
六 国家级青年人才——李文博
李文博,内蒙古赤峰人,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辽宁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沈阳市领军人才,担任中国稀土学会地质矿山选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固废资源化利用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金属矿山》和《矿冶》期刊编委会青年委员。
围绕战略性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开展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弱磁性矿物磁性转变与强化分选、细粒矿物团聚分选及固废资源化利用相关基础与应用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5项,辽宁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7项,主持企业合作项目1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第一和第二完成人申请发明专利21件,授权11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指导学生获全国高校矿物加工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一、二等奖3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东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东北大学首批PBL优秀教学案例2项,为本科生讲授的专业必修课《选矿研究方法》为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
七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何本国
何本国,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东北大学深部工程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设计方法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岩土信息分会理事、深地空间探测开发分会理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面向国家“深地”战略重大需求,聚焦岩爆难题,长期从事隧道岩爆力学机制、监测预警与动态防控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应用于川藏铁路隧道、锦屏水电站引水隧洞、以色列Gilboa水电站引水隧洞、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以及多个交通隧道、蓄能电站、引水隧洞、深部金属矿山开采等工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重大铁路咨询项目3项、辽宁省校企合作项目5项。获国际岩石力学学会DDA专委会未来学者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