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发中心
      • 东北大学矿山工程研究所
             东北大学采矿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其采矿工程实验室多年来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可对采矿工程的各个领域进行实验研究。近年来结合“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在原有实验系统基础上,又增建了岩石失稳与控制、矿业信息与决策、散体流动力学、多相流藕合实验系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使采矿工程实验室更具活力,目前已具备万吨级岩石力学加载系统,基本能够满足未来岩土工程问题研究的需要,为岩石破裂过程失稳与控制失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建设了散体流动力学实验系统,有利于研究崩落矿岩移动规律,降低矿石损失与贫化率,优化采矿工艺,开发出低贫损、高强度开采方式和采场结构;已建成了功能完备的数字矿山系统,具备研究最佳矿业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政策信息支持体系,可为矿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和决策支持;已建设了物料分析、制备、焙烧和成型及加工系统,具备了完善的资源综合利用评估分析和试样制备及性能测试的能力,能够满足未来矿产资源生态化开发利用问题研究的需要,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采矿工程实验室于2003年被辽宁省教育厅准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现已成为了我国金属矿山重要的研究基地,增强了东北大学矿业工程领域的科研能力,有利于巩固和发展采矿国家重点学科。

        东北大学矿物材料与粉体技术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矿物材料与粉体技术研究中心由一批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教师组成,主要致力于矿物加工和矿物材料合成、超细粉体制备、非金属矿深加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环保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共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1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中心组建以来研制了纳米碳酸钙、硫酸钙晶须、脱磁器、电磁精选机等产品和设备,并已实现了产业化,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2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成果6项。承担了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8项,横向项目多项,科研经费总额已近2000万元。以中心为依托,获批组建了辽宁省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沈阳非金属矿高效加工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沈阳东大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是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安全工程中介机构,成立于2003年,隶属于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依托于安全工程专业和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具有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A级资质、安全验收评价A级资质和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A级资质,并具有国家一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资格。
             东北大学安全工程学科拥有悠久的教学与研究的历史。早在1953年,就招收了新中国第一批矿山通风安全研究生,是国内最早创建的安全工程专业之一,同时也是国内首批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博士授权点之一,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中心人才资源雄厚,教学与研究成果丰硕,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者占64%。在科学研究方面,紧密跟踪国内外安全工程发展方向,结合中国企业安全生产实际,创立了事故致因理论体系,提出了两类危险源理论等。现已完成国际合作、国家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90余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国际、国内重要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26部。
             中心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工作条件,设有安全技术、事故仿真、人机工程、粉尘爆炸、除尘技术、空气动力学、化学品检测、微生物技术、滤料检测等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齐全、性能先进,为安全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
             中心是在国内最早开展安全评价的机构之一,本着“为政府把关,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依据20多年的安全领域的实践经验,对数百家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同时注重传播安全科学知识,对数十家企业的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编写了可以满足各类安全生产培训要求的讲义、教材,为保障安全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