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顾晓薇教授
顾晓薇,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巾帼建功标兵。现任辽宁省固废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东北大学智慧水利与资源环境科技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兼任教育部矿业类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国家矿业类专业认证委员会骨干专家委员兼副秘书长、辽宁省矿业类教指委主任、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混凝土工程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理事等多项社会兼职。 主要从事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露天矿床开采优化及矿山资源与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工作。 在教学方面,一直负责采矿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工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MOOC)2门,国家虚拟仿真教学项目1门,教育部新工科教改项目2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其他省部级奖项及精品课10余项;主编《采矿学》教材第2版,被评为“十二五”国家、省级规划教材;参编了《采矿手册》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近年来先后获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年度智慧教学之星,东北大学教学名师、我最喜爱的老师、教育教学标兵、优秀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三八红旗手、优秀班导师等荣誉称号。 在科研方面,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辽宁省重大专项计划项目1项,辽宁省重点专项计划项目1项,沈阳市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主持国家级人才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博导基金、辽宁省领军人才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其它省部级纵向项目10余项,横向项目4项;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等奖项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
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李海波教授
李海波,1974年生,河北生承德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完成生物学博士后研究,同时聘任为副研究员,2008年破格聘任为教授。2009年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一层次,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 
秀人才支持计划,同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2012年被评为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17-2018教育部公派美国麻省大学访问学者,2018年被评为沈阳市科技领军人才。现任辽宁省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东北大学环境工程系主任。主讲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学原理、学科前沿知识讲座等课程。
长期围绕污水生态处理、污染环境绿色修复、纳米环境材料合成表征及生态效应、动态膜分离等研究领域开展科研工作,针对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自我恢复与内部调节定性定量表征问题,提出了基于微生物活性稳定阈的SWIS自适应概念,并赋予了其量化内涵;针对土壤渗滤系统内部理化性质异常波动问题,提出了基质层ORP微环境具有动态且非连续不规则分区理论雏形;针对地表水修复中河流健康指标无量化标准参考问题,建立了基于节点控制的河网污染负荷空间调控原理与层次控制方法,提出了水质影响河流生境与生态健康具有“节点延时”效应的新观点。所研发的面源污染修复技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均获得了较大规模的推广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子课题、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与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教育部及辽宁省人才计划项目省部级科技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40多篇发表在国际高水平SCI期刊上,获得发明专利17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1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